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这是区别去年大气治污方案的一个很大特点。而对于一些地方存在的为完成考核指标而采取一律关停等简单粗暴举措,李干杰也明确表示,要严格禁止考核算账搞一刀切,各地应正确对待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年度目标任务考核,注重日常工作落实和政策落地。
事实上,在首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京津冀及周边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过程中,一些地方就暴露出了存在的敷衍整改、虚假整改以及一刀切等问题,对居民和企业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要细化错峰生产方案,实施差别化管理,重点对高排放行业中环保不达标企业错峰生产。今后在污染防治和环保问责工作中,要深挖细查因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造成严重后果的违纪违法行为。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舜泽对经济观察网说,一些地方政府缺乏担当,问题长期积压,上级督察时仓促应付,藏问题,检查组一走,污染照旧,这种做法完全背离了通过督察检查帮助地方解决问题的初衷,必然造成污染反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认为,目前地方环保督查执法总体仍是偏行政手段,个别地方政府平时不作为,临时突击整改搞一刀切,对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今后应对这种乱作为进行严厉问责。
在他看来,实际上这是典型的搞花架子、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对此要坚决禁止。一是出台更加详尽的坚决禁止环保一刀切的文件。领导靠前督战,统筹指挥有力重庆市委市政府对打好水源地保护攻坚战作出了一系列安排部署。
预计今年年底前,所有问题均能实现销号清零。局长挂帅、分管局领导率队集中组织开展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整改情况核查,建立饮用水水源巡查制度、问题通报和移交制度、工作调度和联合执法制度,杜绝边治理、边反弹。全市通力协作,立行立改有力按照一个水源地、一个方案、一抓到底原则,重庆市严格落实定任务、定人员、定时间、定责任、定标准、定措施要求。各区县累计设置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隔离防护网约150公里、视频监控60余套,保护区内基础建设得到较大提升,整改成果进一步巩固,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
加强信息公开,社会监督有力重庆市全面落实整治信息公开要求,在市级和各区县一报(党报)一网(政府网站)开设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专栏,每月底公开并更新问题清单和整治进展,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局长致函有关区县党政主要领导,指出问题,压实责任。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事关重庆长远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强化督查调度,长效监管有力重庆市建立问题清单整改销号制度,每月定期调度,坚持整改一个、销号一个。市委书记、市长作出系列批示,市委市政府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动员大会暨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出台1+3文件,对开展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和达标化建设等作出部署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至11月18日,吉林省长春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82天,其中优级105天,良级177天,优良率90.1%。
长春市已提前实现《吉林省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中规定的长春市2018年优良天数达到280天的目标。全市450台每小时20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完成达标改造,全市16台2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全部实现超低排放。据环保和气象专家分析,长春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一方面是由于气象条件较利于污染物扩散,更重要的是近年来特别是2016年以来,长春市全面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开展伊通河综合治理、旧城区全面改造、机动车拥堵彻底治理、城市全面精细化管理等综合施策的结果。完成整治993家散乱污企业。
在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中,长春市积极作为,在燃煤、秸秆、扬尘、工业、机动车污染治理等方面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协同发力,成果显著。16家高污染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和退城入园,关闭取缔39户石灰企业,淘汰落后产能180万吨。
对不合格工地依法依规进行整治。以克论净、深度保洁扩大到60条街路。
伊通河综合整治工程新增绿地1350公顷。今年新增清洗车和洒水车380台,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5%。每年消除裸露地面300公顷以上。目前全市共淘汰燃煤锅炉7001台,每年减少燃煤约180万吨。截至11月18日,长春市环境空气质量已连续107天保持优良。实施暖房子外墙保温改造每年可减少排放烟尘0.26万吨、二氧化硫0.32万吨。
空气优良天数比上年同期增加41天。特别是8月份,长春市空气质量在全国169个重点城市位列第七,成为8月份北方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
重污染天数仅1天,同比减少9天。其他5项污染物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这也是长春市有空气质量状况记载以来在全国的最好排名。今年以来,长春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向好。
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下降至67.3%。今年秋季以来,长春市农田内无一例秸秆焚烧火点。空气中主要污染物细颗粒物(PM2.5)均值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6.7%。全市公交车中新能源车占92%,15401台出租汽车均实施了油改气,累计淘汰黄标车10.7万辆,约占总量的96.5%
空气中主要污染物细颗粒物(PM2.5)均值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6.7%。空气优良天数比上年同期增加41天。
其他5项污染物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伊通河综合整治工程新增绿地1350公顷。
目前全市共淘汰燃煤锅炉7001台,每年减少燃煤约180万吨。截至11月18日,长春市环境空气质量已连续107天保持优良。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至11月18日,吉林省长春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82天,其中优级105天,良级177天,优良率90.1%。据环保和气象专家分析,长春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一方面是由于气象条件较利于污染物扩散,更重要的是近年来特别是2016年以来,长春市全面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开展伊通河综合治理、旧城区全面改造、机动车拥堵彻底治理、城市全面精细化管理等综合施策的结果。实施暖房子外墙保温改造每年可减少排放烟尘0.26万吨、二氧化硫0.32万吨。16家高污染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和退城入园,关闭取缔39户石灰企业,淘汰落后产能180万吨。
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下降至67.3%。全市450台每小时20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完成达标改造,全市16台2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全部实现超低排放。
今年秋季以来,长春市农田内无一例秸秆焚烧火点。每年消除裸露地面300公顷以上。
今年以来,长春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向好。全市公交车中新能源车占92%,15401台出租汽车均实施了油改气,累计淘汰黄标车10.7万辆,约占总量的96.5%。